很多朋友对于我要所有天文学家的名字和天象文学名字测算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中国古代天文有哪些记录我要所有天文学家的名字中国古代天文有哪些记录中国古书《淮南子·兵略训》中就记录了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它就是后来被命名为“哈雷”的彗星。1973年,从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的一座汉朝的坟墓内,出土一幅彗星图,图上画有29种彗星,形状和名字都离奇古怪。中国的《史记》,《文献通考》等古书,也记录过公元前240年这颗彗星的出现。《宋史》曾用166个字记载了它在1066年回归时的情况。从公元前1057年至公元1986年,哈雷彗星回归了41次,中国除了有早期的3次记录外,还有从公元前240年往后的全部30次记录。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这是各国学者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秦始皇七年为公元前240年。从那次起到1910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29次,在我国史记和地方志中都有记录。
实际上,我国典籍中还有更早的哈雷彗星记录。如《春秋》、《左传》、《史记》、《文献通考》等著名历史典籍中,都有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的记载。鲁文公十四年是公元前613年。不少中外学者把这次记录也看成是哈雷彗星最早的一次回归记录。
甘德,战国时楚国人。经过长期的天象观测,甘德与石申各自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结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书里记录了八百颗恒星的名字,其中一百二十一颗恒星的位置已被测定,是世界最早的恒星表。书里还记录了木、火、土、金、水等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并指出了它们出没的规律。
甘德战国时楚国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于公元前4世纪中期。著名天文学家,他著有《天文星占》8卷、《岁星经》等,这些著作的内容多已失传,仅有部分文字为《唐开元占经》等典籍引录,从中可以窥知他在恒星区划命名、行星观测与研究等方面有所贡献。他和石申夫等人都建立了各不相同的全天恒星区划命名系统,其方法是依次给出某星官的名称与星数,再指出该星官与另一星官的相对位置,从而对全天恒星的分布、位置等予以定性的描述。
石申,生卒年待考。一名石申夫,战国时代魏国天文学、占星学家,是名字在月球背面的环形山被命名的中国人之一。著有《天文》八卷(西汉以后此书被尊为《石氏星经》)、《浑天图》等。
三国时陈卓总结甘德、石申夫和巫咸三家星,得到我国古代经典的283星官1464星的星官系统,其中取用甘氏星官者146座(包括28宿在内),可见甘德对全天恒星区划命名的工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迹象表明,甘德还曾对若干恒星的位置进行过定量的测量,可惜其结果大多湮没不存。甘德对行星运动进行了长期的观测和定量的研究。他发现了火星和金星的逆行现象,他指出“去而复还为勾”,“再勾为巳”,把行星从顺行到逆行、再到顺行的视运动轨迹十分形象地描述为“巳”字形。甘德还建立了行星会合周期(接连两次晨见东方的时间间距)的概念,并且测得木星、金星和水星会合周期值分别为:400日(应为398.9日)、587.25日(应为583.9日)和136日(应为115.9日)。他还给出木星和水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见、伏的日数,更给出金星在一个会合周期内顺行、逆行和伏的日数,而且指出在不同的会合周期中金星顺行、逆行和伏的日数可能在一定幅度内变化的现象。
虽然甘德的这些定量描述还比较粗疏,但它们却为后世传统的行星位置计算法奠定了基石。依据《唐开元占经》引录甘德论及木星时所说“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等语,有人认为甘德在伽利略之前近两千年就已经用肉眼观测到木星的最亮的卫星——木卫二。若虑及甘德著有关于木星的专著——《岁星经》,是当时认真观测木星和研究木星的名家,且木卫二在一定的条件下确有可能凭肉眼观测到,则这一推测大约是可信的。甘德还以占星家闻名,是在当时和对后世都产生重大影响的甘氏占星流派的创始人,他的天文学贡献同其占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的记录是中国公元前140年前后成书的《淮南子》中记载的。《汉书·五行志》中对前28年出现的黑子记载则更为详尽。
唐朝杰出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并且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元朝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21件天文观测仪器,他主持编定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商朝时期的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星”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帛书《五星占》,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学专著。《五星占》约8000字,原无篇名,是整理者根据内容加上的。它保存了战国时甘德和石申二人天文著作的一部分,其中甘氏的更多。五星,即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五星占》详细记载了这五大行星的运行情况。尤其重要的是,书中列有从秦始皇元年到汉文帝三年(公元前246-公元前177年)约70年间木星、土星和金星在天空中运行的位置,以及其它一些相关的内容。它所载的金星的会合周期为584.4日,比今测值583.92日只大0.48日;土星的会合周期为377日,比今测值只小1.09日;土星的恒星周期为30年,比今测值29.46年大0.54年;木星的会合周期为395.44日,比今测值小3.44日;木星的恒星周期为12年,比今测值大0.14年。这些数值的精度与现代的精确值己经接近了。
我国古代对著名的流星雨,如天琴座、英仙座、狮辽倬陀 10次,英仙座的至少也有12次。狮子座流星雨由于1833年的盛大"表演"而特别出名。从公元902~1833年,我国以及欧洲和阿拉伯等国家,总共记录了13次狮子座流星雨的出现,其中我国占7次,最早的一次是在公元931年10月21日,是世界上的第二次流星雨纪事。从公元前7世纪算起,我国古代至少有180次以上的这类流星雨记录。
还有天气、气象的记载,如下:
夏(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7世纪)已经推断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著作记载:东夷石刻连云港将军崖岩画中有与社石相关的正南北线。
商(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关注不同天气的不同现象。著作记载:甲骨文中有关于风、云、虹、雨、雪、雷等天气现象的记载和描述。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8世纪)用土圭定方位,并且知道各种气象状况反常与否,均会对农牧业生产造成影响。著作记载:《诗经•幽风•七月》,记载了天气和气候谚语,有关于物候的现象和知识;《夏小正》,我国最早的物候学著作。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秦人医和开始将天气因素看做疾病的外因;曾参用阴阳学说解释风、雷、雾、雨、露、霰等天气现象的成因。管仲提出了齐国三十节气的划分。著作记载:《春秋》,将天气反常列入史事记载;《孙子兵法》,将天时列为影响军事胜负的五个重要因素之一;《易经•说卦传》,指出“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卦代表自然物。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2年)重视气象条件在作战中的运用。庄周提出风的形成来自于空气流动的影响,并提到日光和风可以使水蒸发。著作记载:《黄帝内经•素问》,详细说明了气候、季节等与养生和疾病治疗间的关系。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形成相关的法律制度,各地必须向中央朝廷汇报雨情,以及受雨泽或遭遇气象灾害的天地面积。著作记载::《吕氏春秋》,将云分为“山云、水云、旱云、雨云”四类。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19年)列出了与现代名称相同的二十四节气名,并且出现了测定风向及其他天气情况的仪器。董仲舒指出了雨滴的大小疏密与风的吹碰程度有关。著作记载:王充《论衡》,指出雷电的形成与太阳热力、季节有关,雷为爆炸所起;应劭《风俗通义》,提出梅雨、信风等名称。
三国(公元220年~公元280年)进一步掌握了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著作记载:赵君卿注《周髀算经》,介绍了“七衡六间图”,从理论上说明了24节气与太阳运行的关系。
晋(公元281年~公元419年)“相风木鸟”及测定风向的仪器盛行。东晋姜芨指出贴近地面的游气在星体上升时,能使星间视距变小,并使晨夕日色发红。著作记载:周处《风土记》提出梅雨概念。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不仅了解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还开始探索利用不同的气候条件促进农业生产。著作记载::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充分探讨了气象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用熏烟防霜及用积雪杀虫保墒的办法;北魏《正光历》,将72气候列入历书;沈怀远《南越志》,提到台风;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提出冬季“九九”为一年里最冷的时期。
隋唐及五代(公元581年~公元959年)唐医学家王冰,根据地域对我国的气候进行了区域划分,这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气温水平梯度概念的。莘七娘发明了后代作为军事讯号的“孔明灯”。著作记载:杜台卿《玉烛宝典》,摘录了隋以前各书所载节气、政令、农事、风土、典故等,保存了不少农业气象佚文;李淳风《乙已占》,载有测风仪的构造、安装及用法。
宋元(公元960年~公元1367年)对于气象的认识更为丰富和详细,在雨雪的预测及测算方面更为精确。著作记载:沈括《梦溪笔谈》,涉及有关气象的如峨眉宝光、闪电、雷斧、虹、登洲海市、羊角旋风、竹化石、瓦霜作画、雹之形状、行舟之法、垂直气候带、天气预报等;秦九韶《数书九章》,列有四道测雨雪的算式,说明如何测算平地雨雪的深度。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3年)明朝末年,随着传教士的介入,西方气象学研究成果进入中国,与国内气象学研究开始交融。著作记载:熊明遇《格致草》,根据西洋科学原理,辨析了自然界变化与历史上所载的灾异及风、云、雷、雨诸气象现象之间的关系,他所设计的《日火下降、气上升图》,系统地说明对流天气的形成。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中西气象科学融为一炉。著作记载:译著《测候丛谈》,采用“日心说”,全面介绍了太阳辐射使地面变热以及海风、陆风、台风、哈得来环流、大气潮、霜露云雾雨雪雹雷、平均值及年、日较差计算法、大气光象等大气现象和气象学理论。
我找的也不太全,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我要所有天文学家的名字先秦天文学家
1.羲和
羲和是远古时代的天文官
羲和是中国最早的天文世家
2.石申夫
石申夫的恒星观测
石申夫对行星运动的研究
石申夫的观测仪器及浑天思想
石申夫的历法
石申夫在天文学上的新发现
石申夫星占及其在中国天文发展史上的意义
3.甘德
甘德的恒星观测及《甘氏四七法》
甘德对五星运动的研究
甘德的历法成就
两汉天文学家
4.司马迁
历法和行星天文学上的贡献
星官的传人
古代奇异天象的索隐
恒星颜色的观测
恒星亮度概念的雏型
关于变星的观测
4.京房
京房易学
京房的日占
5.刘向
《洪范五行传》《五纪论》
6.扬雄
对谶纬迷信的批判
对宇宙生成的认识
对盖天说和浑天说的认识
7.刘歆
编制三统历
三统历的行星知识
8.郗萌
宣夜说
其他天文星占工作
9.贾逵
倡导用黄道坐标测量日月行度
对月行迟疾规律的认识
主张历法必须不断改进
对冬至点移动的认识
10.张衡
《灵宪》重考
《浑天仪注》
11.刘洪
朔望月、回归年长度的测定
月亮运动的研究
关于交食的研究
关于五星的研究
魏晋南北朝天文学家
12.杨伟
关于月亮运动的研究
历元的设置及有关约法
13.陈卓
关于陈卓的星占著作
陈卓分野与《浑天论》
甘石巫咸三家星官的整理
巫成星占的假托
14.虞喜
发现岁差
两次有无岁差的辩论
15.姜岌
《三纪甲子元历》
用月食测定太阳位置的方法
大气消光现象
16何承天
元嘉历的编制和颁行经过
17.祖冲之
祖冲之对大明历的自我评价及与戴法兴的争论
引进岁差
改革闰周
创立冬至时刻的测算方法
创立以交点月预报交食的计算方法
18.李业兴
19.张子信
关于太阳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
关于交食的研究
关于五星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发现
隋唐天文学家
20.刘焯
刘焯对日月运动的研究
交食计算方法
五星运动的研究
对寸差千里之说的批判
二次差内插法
21.李淳风
制作浑天仪
创制麟德历
《天文志》《律历志》
22.瞿昙悉达家族
四代服务于唐太史监的天文世家
瞿昙罗和瞿昙撰的天文工作
《开元占经》的编撰及其成就
编译《九执历》
“大衍写九执历其术未尽”的公案
23.一行
黄道游仪和天象观测
发起天文大地测量
大衍历及其成就
大衍历与《周易》
吸取九执历的科学成就
24.南宫说
神龙历的编制及其特点
最早的全国性天文测量
十二个半世纪以前纪念周公地中测影的丰碑
从事世界上第一次子午线测量
25.梁令瓒
研制黄道游仪
制造浑天铜仪
26.曹士(艹为)
曹士(艹为)的天文历法著作
符天历在官方历法中的应用
从《符天历经日躔差立成》看符天历
符天历的主要特点和成就
27.徐昂
徐昂的天文工作及其成就
时差与食甚时刻的改正
气差刻差与食分的计算
交食三差在中国历法史上的地位
28.边冈
对若干天文数据和历表的改进
关于历算捷法
先相减后相乘法——等间距二次差内插法的应用
三次和四次函数算法的发明与应用
两宋天文学家
29.马依泽
《怀宁马氏宗谱》和《青县马氏门谱》
马依泽与应天历五
30.韩显符
韩显符铜候仪制度
《铜浑仪法要》
31.燕肃
创制莲花漏
燕肃在潮汐学上的贡献
指南车
32.刘羲叟
《刘氏辑术》
《新唐书历志》
《新五代史司天考》
33.周琮
制作圭表、浑仪和漏刻
恒星方位的测定
测晷影定冬夏至时刻和回归年长度
调日法
明天历的制订
34.张载
提出“地在气中”的思想
否定有形质的天球壳层存在
地球运动的观念
提出了“以经星属天,以七政属地”的新见解
对月球的盈亏做出了比较正确的解释
时空观念上的出色见解
35.沈括
仪器和观测技术
历法和推步之学
宇宙观和思想方法
36.苏颂
治学用人的特点
苏颂的天文历法素养
三种天体测量仪器的全面总结
苏颂的浑仪
苏颂的浑象与星图
水运仪象台的重大意义
脱摘板屋、浑天象和特殊的圭表
苏颂制仪撰书经过及其与政治的关联
37.姚舜辅
改进计算方法
纪元历对后世的影响
38.朱熹
对宇宙起源学说的发展
对天地关系与地体形状的认识
对北极和极星的科学阐述
39.杨忠辅
虚设而实废上元积年
精确的回归年长度的考求
斗分差”概念的提出
40.秦九韶
金元天文学家
41.赵知微
重修大明历颁行始末
重修大明历本自纪元历
采用三次差内插法
创立日月食食限辰刻的几何方法
精确的天文数据
42.耶律楚材
《庚午元历》的概貌
创立里差之法
43.札马鲁丁
关于七件西域仪象
万年历
《元一统志》
44.王恂
《授时历》的主要成就
平立定三差术
割圆求矢术
弧矢割圆术
45.郭守敬
计时仪器与水力传动机械的连续制作
各种天文仪器的大规模制造
晷影测量和北极出地高度测量的精度分析
突破传统的恒星观测及其数值的校验
《授时历》的完成和一个时代天文成就的整理
46.赵友钦
第一本系统介绍中国古代天文知识的书
赵友钦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王祎和《重修革象新书》
明代天文学家
47.马沙亦黑和马哈麻
明初回回天文学的翻译工作
马德鲁丁等人的事迹及来华年代
马沙亦黑的天文工作及其生平
马哈麻的天文工作及其生平
48.贝琳
《七政推步》在天文学上的贡献
《七政推步》星表的贡献
《七政算外篇》的对比研究
49.朱载堉
回归年长度古今变化的研究
黄钟历和万年历若干天文数据的精度分析
对黄钟历和万年历所做其他修正的评介
用正方案测日定北极高度法
天文历法思想
50.徐光启
译编《崇祯历书》
天文仪器的制作和日月食的测算
星象的实测与星图的制作
第八章清代天文学家
51.王锡阐
《晓庵新法》
对西历理论的探讨与评论
53.梅文鼎家族
54.刘智
55.李锐
56.阮元
涉猎天文学的经学家
编纂《畴人传》
从阮元对畴人的评论看他的学术思想
阮元的治学态度
57.汪日桢
《二十四史月日考》和《历代长术辑要》
《古今推步诸术考》
《甲子纪元表》《疑年表》和《太岁超辰表》
56.李善兰
李善兰以前中国天文学的状况
《谈天》向中国介绍了近代天文学全貌
中国近代天文学先驱
李善兰和伟烈亚力
对中国天文学名词的贡献
对麟德历二次差内插法的几何解释
对开普勒方程的研究
近现代著名天文学家
58.高鲁(1877~1947),现代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学会创始人,参与紫金山天文台选址;
59.余青松(1892~1978),现代天文学家、紫金山天文台创建人;
60.张云(1897~1958),现代天文学家;
61.李珩(1898~1989),现代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首任台长,名誉台长。
62.陈遵妫(1901~?),现代天文学家;
63.张钰哲(1902~1986),现代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首任台长。
64.程茂兰(1905~1978),现代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首任台长。
65.戴文赛(1911~1979),现代天文学家;著名天文教育学家,南京大学首任系主任。
66.黄授书(1915~1977),美籍华人,天体物理学家;
67.林家翘(1916~),美籍华人,现代天文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星系密度波理论创始人之一。
68.王绶馆(1923~),现代天文学家,中国射电天文学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第二任台长。
69.叶叔华(1927~),现代天文学家,中国天文地球动力学开创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第二任台长。
补充:
邢云路(生卒年不祥),明代天文学家。
薛凤祚(1600~1680),明末清初数学家、天文学家。
王锡阐(1628~1682),明清之际民间天文学家。
国外
托勒密
克罗狄斯·托勒密 Ptolemaeus,Claudius;Ptolemy(约90,埃及托勒马达伊~168,亚历山大城),古希腊地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曾译托勒玫、多禄某。长期进行天文观测。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天文学大成》(又称《大综合论》13卷)主要论述了他所创立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且静止不动,日、月、行星和恒星均围绕地球运动。
哥白尼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维斯杜拉河畔的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18岁时就读于波兰旧都的克莱考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兴趣。1496年,23岁的哥白尼来到文艺复兴的策源地意大利,在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攻读法律、医学和神学,博洛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徳·诺瓦拉(de Novara,1454-1540)对哥白尼影响极大,在他那里学到了天文观测技术以及希腊的天文学理论
伽利略
伽利略·伽利雷(Galileo Galilei,1564-1642),意大利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哲学家,近代实验科学的先驱者。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美国物理学家,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第谷
第谷于1559年入哥本哈根大学读书。1560年8月,他根据预报观察到一次日食,这使他对天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1562年第谷转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但却利用全部的业余时间研究天文学。1563年他写出了第一份天文观测资料——“木星合土星”,记载了木星、土星和太阳在一直线上的情况。1565年第谷开始到各国漫游,并在德国罗斯托克大学攻读天文学。从此他开始了毕生的天文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牛顿
艾萨克·牛顿[1],Isaac newton(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20日格里历(阳历)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是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个神学爱好者,晚年曾着力研究神学。1643年1月4日生于英格兰林肯郡格兰瑟姆附近的沃尔索普村,1727年3月20日在伦敦病逝。
开普勒
约翰尼斯·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公元1571年~公元1630年11月15日
行星运动定律的创立者约翰尼斯·开普勒于公元1571年出生在德国的威尔德斯达特镇,恰好是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后的第二十八年。哥白尼在这部伟大著作中提出了行星绕太阳而不是绕地球运转的学说。开普勒就读于蒂宾根大学,1588年获得学士学位,三年后获得硕士学位
霍金
史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 William Hawking,1942年1月8日—),1942年1月8日在英国牛津出生[1],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6年,是因为他在22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英国剑桥大学应用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
拉普拉斯
法国数学家,天文学家。法国科学院院士。1749年3月23日生于法国西北部卡尔瓦多斯的博蒙昂诺日,1827年3月5日卒于巴黎。曾任巴黎军事学院落数学教授。1795年任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教授,后又在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授。1816年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17年任该院院长。
珀赖因(Charles Dillon Perrine,1867—1951)
查尔斯·狄龙·珀赖因,美国天文学家。1867年7月28日生于俄亥俄州斯托本维尔。1895—1909年在加利福尼亚利克天文台供职。1909—1936年任阿根廷国家天文台台长。
珀赖因一生大部分时间致力于世界各地日食的观测和计算河外星云。他发现了13颗彗星。1901年第一个观测了仙女座中新星周围的星云运动。1905年发现木星的第六和第七颗卫星(木卫六和木卫七)。
柯伊伯(Gerard Peter KuiPer1905—1973)
赫拉德·彼得·柯伊伯,美国天文学家,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荷兰科学院院士。荷兰人,1905年12月7日生于荷兰哈伦卡斯珀尔。1927年莱顿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到1933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37年加入美国籍。历任哈佛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副教授、教授。1947—1949年和1957—1960年任叶凯士天文台和麦克唐纳天文台台长。1960年起主持亚利桑那大学的月球和行星实验室工作。1973年12月23日逝世于墨西哥城。
柯林斯(Michael Collins,1930—)
迈克尔·柯林斯,美国宇航员。1930年10月31日生于意大利罗马。曾就读于哈佛大学。1952年从美国军事学院毕业后任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空军基地试飞中心试飞教官。1963年任美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宇航员。1966年7月18日同约翰·瓦茨·扬乘“双子星座10号”宇宙飞船执行宇航任务,与事先射入空间的“阿吉纳10号”和“阿吉纳8号”飞行器对接。飞船于7月18日从肯尼迪角发射后进入轨道。在距地球185英里上空的轨道上与“阿吉纳10号”飞行器对接。“阿吉纳10号”向飞船提供动力,使飞船继续上升,进入距地球185—475英里的轨道。当飞船接近“阿吉纳8号”飞行器时,飞船脱离“阿吉纳10号”而与“阿吉纳8号对接。飞行的第三天,柯林斯从飞船移动到“阿吉纳8号”飞行器上,回收一只储存宇宙尘埃的容器,按计划完成了任务。1969年7月16日同埃德温·尤金·奥尔德林和尼尔·奥尔丹·阿姆斯特朗乘“阿波罗11号”飞船进行人类第一次登月飞行。柯林斯任指挥舱驾驶员,奥尔德林和阿姆斯特朗担任登月任务。当飞船接近月球表面时,点燃了服务舱的推进系统,把飞船的速度下降到每小时5960公里。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打开两个舱的通道,进入登月舱。柯林斯留在指挥舱里,使登月舱与指挥舱分离。美国东部时间1969年7月20日下午4时17分41秒,两人登上月球表面。柯林斯驾驶指挥舱绕月面飞行,以便登月舱返回时与之对接。同时,他一直与地面和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保持联系。飞船于7月25日零时40分安全降落在太平洋海面。
柯克伍德(Daniel Kirkwood,1814—1895)
丹尼尔·柯克伍德,美国天文学家。农民出身的中学教师,由于他爱好数学,自学成才,终于在1856年成为印第安纳州立大学的数学教授,1886年为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天文学教授。主要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1866年发现小行星距离太阳的分布存在着缝隙,这种缝隙与木星公转周期为1/3、2/5、2/7相对应。后来人们称这种小行星环缝为“柯克伍德环缝”。他还指出土星光环的卡西尼缝隙也有类此情况。以后他又从事星云假说的研究,为了纪念他对天文学的贡献,曾将1578号小行星命名为柯克伍德小行星。
南怀仁( Ferdinand Verbiest,1623—1688)
迪南德·维比斯特,比利时天文学家、传教士。生于1623年10月9日,卒于1688年1月28日。1659年与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一起来到中国传教。最初活动于陕西,后到北京,与德国传教士、钦天监监正汤若望共事。1664年(康熙三年)天文学家杨光先被革职时,他与汤若望一起被软禁。1669年(康熙八年)被任命为钦天监监副。他还为康熙帝讲解天文学和数学,同时以北京为中心进行传教。1673年(康熙十二年)发生三番之乱时,他奉命铸造了各种火炮,因而被任命为工部侍郎。
南怀仁曾主编《灵台仪象志》。这是介绍钦天监的天文仪器及其使用方法的一部著作。参与编写的工作人员有31人,完成于1674年(康熙十三年)。书中包括经他监制的六件大型天文仪器—黄道径纬仪、天体仪、赤道经纬仪、地平经仪、象限仪(地平纬仪)、纪限仪(距度仪)的设计和使用说明,星表以及观测与计算用表。其中黄道星表用康熙壬子(1672年)历元,赤道星表用康熙癸丑(1673年)历示。表中列有1,876颗恒星的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值,附有岁差和星等。星表的主要来源是《西洋新法历书》中的星表,后者未收的星则采用明末清初的实测或承传的数据,并归算到《灵台仪象志》星表所用历元。《灵台仪象志》仓促成书,资料来源不一,书中讹误和重复的地方较多,特别是星表部分。
查尼(Jule Gregory Charney,1917—)
朱尔·格雷戈里·查尼,美国气象学家、海洋学家、博士。1917年1月1日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就读于洛杉矶加州大学。1946—1947年任芝加哥大学研究员。1947—1948年任奥斯陆大学全国研究委员会研究员。1948—1956年任新泽西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理论气象学部主任。1956—1977年任麻省理工学院气象学教授。他是全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艺术研究院院士、美国气象学会会员、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会员、瑞典皇家科学院和挪威科学院外籍院士、印度科学院名誉院士、芝加哥大学名誉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数值预报法,为这一方法在天气预报中的实际运用奠定了基础。在气象力学方面的研究也做出了贡献。
查菲(Rodger Chaffee,1935—1967)
罗查·查菲,美国宇航员。1935年2月15日生于密执安州。1957年在印第安纳州拉斐特市的一所大学航空专业毕业后,入佛罗里达空军基地服役。1963年入俄亥俄州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的航空工程学院学习,同年被美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选为宇航员,并被任命为“阿波罗”宇宙飞船第一次飞行的宇航员。1967年1月27日同宇航员V.格里萨姆和E.怀特在作地面试飞时,由于驾驶舱起火遇难。月球背面的一个寰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奎特莱(Lambert Adolphe Jac-ques Quételet,1796—1874)
兰勃特·阿道夫·雅克·奎特莱,比利时统计学家、气象学家、天文学家、社会学家。1796年2月22日生于根特。1819年任布鲁塞尔大学数学和天文学教授。1820年为比利时科学院院士,1834年起为科学院秘书。1832年起任由他组建的布鲁塞尔天文气象台台长。1841—1874年任比利时中央统计委员会主席。1874年2月17日逝世于布鲁塞尔。奎特莱在统计工作国际标准化和统一化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是1853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第一届国际统计会议的组织者。他对比利时和全球的气候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曾任1855年第一届国际气象学会议(海洋气象学会议)主席。此外,还研究了天文学。
著作:①《基础天文学》(As-tronomieélémentaire,1826);②《比利时气候》(Le climat de Belgique,1849—1857);③《比利时气象与世界气象之比较》(Météorologie de Belgiue,comparee a celle du globe,1867)。
威尔逊(Alexander Wilson,1714—1786)
亚历山大·威尔逊,苏格兰天文学家。1714年生于苏格兰安德鲁斯。就学于圣·安德鲁斯大学,1733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737年为伦敦一位药剂师当助手。1742年起在安德鲁斯从事铅字铸字工作。1760年任格拉斯哥大学实用天文学教授。1786年10月18日逝世于爱丁堡。1774年发现太阳黑子在日面的东边缘刚刚出现,或在西边缘将要消失时,离日面边缘较远一边的半影宽度比靠近边缘一边的半影宽度缩减得快些。这一现象被称为威尔逊效应。此外,他还改进了印刷技术。
威尔逊(Olin Wilson,1909—)
奥林·威尔逊,美国天文学家。1909年1月13日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就读于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1931—1936年在威尔逊山天文台任助理,1936—1950年任助理天文学家。1950—1975年任威尔逊山天文台和帕洛马山天文台天文学家。1975年退休。美国全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恒星和星云光谱学。曾发表过大量研究论文。
拉普拉斯
拉格朗日
勒梅特
梅西耶(也译梅西叶)
阿利斯塔克
罗蒙诺索夫
威廉·赫歇耳
爱丁顿
埃德温·哈勃(Edwin Hubble)
央斯基
杰拉德·柯伊伯(Gerard Kuiper)
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天文学家列表-日本天文学家列表
托勒玫(古希腊)
布鲁诺(意大利)
第谷(丹麦)
帕西瓦尔·罗威尔(美国)
卡尔·央斯基(美国)
汉斯·艾米尔·劳(丹麦)
大卫·林肯·拉比诺维茨(美国)
卡尔·爱德华·萨根(美国)
欧玛尔·海亚姆
亨利·诺利斯·罗素(美国)
赛斯·巴恩斯·尼克尔森(美国)
爱德文·鲍威尔·哈勃(美国)
亚当斯(英国)
埃拉托斯特尼(古希腊)
喜帕恰斯(古希腊)
阿里斯塔克斯(古希腊)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乔凡尼·卡西尼(意大利)
勒维烈(法国)
约翰·缪勒(罗马)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欧玛尔·海亚姆
伽利略
第谷·布拉赫
约翰内斯·开普勒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
乔凡尼·卡西尼
查尔斯·梅西耶
德克·布劳尔
亚德里安·布拉奥
汉斯·劳
日本天文学家列表
姓名出生地出生日期
涩川春海京都府 1639年
麻田刚立大分县 1734年
伊能忠敬千叶县 1745年
间重富大坂府 1756年
岩桥善兵卫大坂府 1756年
高桥至时大坂府 1764年
国友一贯斋滋贺县 1778年
寺尾寿福冈县 1855年
平山信东京都 1867年
木村荣石川县 1870年
新城新藏福岛县 1873年
平山清次宫城县 1874年
一户直藏青森县 1878年
山本一清滋贺县 1889年
上田穰德岛县 1892年
神田茂大坂府 1894年
荒木俊马熊本县 1897年
萩原雄佑大坂府 1897年
一柳寿一 1901年
宫地政司广岛县 1902年
铃木敬信秋田县 1905年
籐田良雄福井县 1908年
广濑秀雄兵库县 1909年
古畑正秋长野县 1912年
宫本正太郎广岛县 1912年
畑中武夫和歌山县 1914年
大泽清辉东京都 1917年
小田稔北海道 1923年
石田五郎东京都 1924年
高濑文志郎兵库县 1924年
村山定男东京都 1924年
小尾信弥东京都 1925年
海野和三郎崎玉县 1925年
富田弘一郎东京都 1925年
北村正利高知县 1926年
赤羽贤司长野县 1926年
寿岳润京都府 1927年
伊籐谦哉京都府 1928年
古在由秀东京都 1928年
堀源一郎东京都 1930年
森本雅树东京都 1932年
长泽工栃木县 1932年
香西洋树冈山县 1933年
加籐正二东京都 1935年
蓬茨灵运石川县 1935年
小平桂一东京都 1937年
杉本大一郎京都府 1937年
尾崎洋二爱知县 1938年
中野武宣京都府 1938年
前原英夫崎玉县 1940年
矶部琇三大坂府 1942年
松田卓也大坂府 1943年
祖父江义明千叶县 1943年
海部宣男新潟县 1943年
池内了兵库县 1944年
安籐裕康兵库县 1946年
野本宪一东京都 1946年
中村泰久福冈县 1947年
定金晃三冈山县 1947年
吉冈一男大坂府 1947年
出口修至爱知县 1948年
冈崎彰东京都 1948年
冈村定矩山口县 1948年
籐本真克山口县 1948年
西城惠一广岛县 1949年
福井康雄大坂府 1951年
观山正见广岛县 1951年
中井直正富山县 1954年
谷口义明北海道 1954年
福江纯山口县 1956年
串田嘉男东京都 1957年
岭重慎兵库县 1957年
田村元秀奈良县 1959年
中川贵雄岐阜县 1960年
渡部润一福岛县 1960年
山冈均爱媛县 1965年
布施哲治神奈川县 1970年
今井裕爱知县 1971年
日本宇宙物理学家
姓名出生地出生日期
林忠四郎京都府 1920年
早川幸男爱媛县 1923年
大林辰藏和歌山县 1926年
小柴昌俊爱知县 1926年
佐籐文隆山形县 1938年
中泽清香川县 1943年
小山胜二爱知县 1945年
佐籐胜彦香川县 1945年
大岛隆义 1946年
富松彰大坂府 1947年
中村卓史京都府 1950年
前田惠一大坂府 1950年
二间濑敏史北海道 1953年
朱塞普·皮亚齐朱塞普·皮亚齐(GiuseppePiazzi,1746年7月7日—1826年7月22日),出生于意大利Valtellina,是一名神父,也是一位天文学家。
乔治·伽莫夫(G.Gamov,1904-1968)是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1928年在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阿利斯塔克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