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常识 > 文章页面

亨利米勒:用性,抵抗这个世界愚不可及的孤独

亨利米勒 文学是一座妓院,巴黎像一个婊子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亨利米勒:用性,抵抗这个世界愚不可及的孤独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亨利米勒:用性,抵抗这个世界愚不可及的孤独的知识,包括亨利米勒今日运势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亨利 米勒亨利米勒:用性,抵抗这个世界愚不可及的孤独亨利 米勒

亨利•米勒(Henry Miller),美国“垮掉派”作家,1891年12月26日。

放飞自我 亨利 米勒传

代表作自传性三部曲:《北回归线》(1934年)、《黑色的春天》(1936年)、《南回归线》(1939年)。

由于有许多露骨的性描写,所以很多出版社都予以拒绝,称为淫秽禁书。这三部作品后于法国面世。直到1961年才被解禁。被六十年代的反正统文学运动者称作“自由与性解放的预言家”。

1930—1939年生活在法国,因此对欧洲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他不仅立足于美国,还立足于欧洲。他是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者。他的作品洞察力十分有深度,实际的创作也非常卓越。得到许多名家的称赞。当然也存在非议。

生穷困潦倒,怀才不遇,自称“流氓无产者的吟游诗人”。

有一部关于“亨利•米勒”生平的电影,叫做《亨利和琼》(港译名《情迷六月花》)。

(Henry Miller,189l-198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位夫人(一生共五位)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倒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了《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厂“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做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在美国出版。1961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亨利•米勒的境遇让人联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但艾略特认为《北回归线》的深刻洞察力远远胜过劳伦斯,艾兹拉•庞德显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与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和伍尔芙相提并论。

(Henry Miller,1891—1980)生于纽约布鲁克林,年轻时从事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第二位夫人(一生共五位)琼的鼓励下开始写作,1930年迁居巴黎,此后的十年里,他同一些穷困潦侧的侨民和放荡不羁的巴黎人混在一起,获得了丰富的写作素材。1934年在巴黎出版自传体小说《北回归线》,五年后又出版了《南回归线》,这两本书的写作风格形成了一种对传统观念的勇猛挑战与反叛,给欧洲文学先锋派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出版《空调噩梦》

1940年米勒回到美国,住在加州的大瑟尔。在那里他创作了“殉色三部曲”——《性爱之旅》,《情欲之网》和《春梦之结》,但由于被当做写“下流作品”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不能庄美国出版。1961年经过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诉讼,《北回归线》终于在美国出版,米勒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他被60年代反主流文化誉为自由和性解放的先知。亨利•米勒的境遇让人联想起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和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但艾略特认为《北回归线》的深刻洞察力远远胜过劳伦斯,艾兹拉•庞德显然更加推崇米勒,他把米勒与意识流小说大师乔伊斯和伍尔芙相提并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亨利米勒:用性,抵抗这个世界愚不可及的孤独

读亨利米勒的书,是因为一部电影——《情迷六月花》。正如伍迪艾伦所说的一样:当我们思考问题时,爱会提供很多答案,而性会提出很多问题。影片中阿娜伊斯是个充满野性的女人,追求激情与性爱,最终仍然逃不开感情的纠葛。影片里各种影像充斥着挑逗的意味,性解放思想从阿娜伊斯身上渗透着欲望,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性感的影片。也正是因为这部电影我知道了有一个作家,他的名字叫做亨利米勒。

“这不是一本书。不,这是无休止的亵渎。是啐在艺术脸上的一口唾沫。是向上帝、人类、命运、时间、爱情、美等一切事物的裤裆里踹上的一脚……”(引自《北回归线》)

1934年,亨利•米勒写出了他的“处男作”《北回归线》。这时的他已经40好几了,在巴黎波西米亚社区过着经常一文不名的生活,谁也没有想到这个看上去似乎一无是处的浪荡子会成为以后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怪杰,也没有人料想得到他的作品在整个欧洲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亨利·米勒1891年12月26日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他没有受过很正规的教育,倒是从事了各种各样的职业:水泥公司的店员、陆军部的办事员兼不拿薪水的《华盛顿邮报》见习记者、他父亲裁缝铺的小老板、电报公司的人事部经理,以及洗碗工、报童、垃圾清理工、市内电车售票员、旅馆侍者、打字员、酒吧招待、码头工人、体校教师、广告文字撰稿人、编辑、图书管理员、统计员、机械师、慈善工作者、保险费收费员、煤气费收费员、文字校对员、精神分析学家等等,有的工作他干了甚至不到一天。对于一个作家而言,这样的工作经历,就是最宝贵的创作土壤。在巴黎穷困潦倒但丰富多彩的生活才有了接下去《北回归线》的诞生。

初读《北回归线》就像是在博弈:书的文风充斥毫无节制的排比、比喻、隐喻、夸张、借代,各种脏话、性器官,戾气。对亨利米勒的印象甚至很糟,然而在读的过程中一边反感、逐渐接受、再反感的循环,没情节、没主题、各色没成形的人物你唱罢我登场,但不坚持读完这些芜杂的东西又没法发现精髓的地方。

《北回归线》就是一本小说形式的自传。

米勒大大方方承认《北回归线》的真实性,对,我在巴黎曾经为了喝上最后一杯茴香酒而花光身上最后一个生丁,我上过各色各样的巴黎姑娘,我也曾为了讨口饭吃流落巴黎的街头,该死的,我就是我!

正如您所见,亨利米勒是那种登得上大雅之堂的下流痞子,一个个人生活放荡多彩、文学风格又在文坛独树一帜的怪咖。

《北回归线》纵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脏话,乞讨等不光彩的行为,可那毕竟是巴黎啊!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里,巴黎的浪漫,巴黎的多情,巴黎无时无刻不令人神往!对海明威来说,这里是处处是“流动的盛宴”;对菲茨杰拉德来说,这里是前所未有的名利场;对乔治•奥威尔来说,这里落魄却荒谬得可爱。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巴黎分外拥挤,那是所有作家和艺术家的冒险乐园,而“一夜成名”便是对他们最大的犒赏。

而我们的亨利并没有那么被命运垂青,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他,在最初事事不如意,例如无人赏识,,例如作品被批的一无是处,最难以忍受的,是贫穷。贫穷是作家的好朋友,它带给你灵感,也带给你如之而来的各种:肮脏、冷漠、卑微、低贱。亨利说:“巴黎像一个婊子,在远处看她非常迷人,叫你迫不及待地想把她搂进怀里。可是五分钟后你便觉得空虚,你厌恶自己,觉得受骗了。”然而,在巴黎,"C'est la vie"

想了解亨利米勒,那么,性一定是中心话题,正如他的作品里,情色是他绝对的标签。

他假借书中人物之口说出“我的人生目标无非是几本书、几场梦、几个女人”,但亨利米勒绝对不仅仅是哗众取宠的粗鄙文学,他身上一切离经叛道的元素都是他的一扇门,而他是一个需要被挖掘的矿洞。

北回归线里他对美国资本主义毫无掩饰的唾弃,对资本主义对人的束缚破口大骂。在布鲁克林几十年的生活使得他对于美国底层的生活了如指掌,他梦呓一般的咒骂、反思资本主义。书中他引用《歌德与艾克曼对话录》中的话:“人会变得更聪明,更敏感,但是不会更好,更幸福....我预见上帝看到人类不再欢悦的时刻会到来,那时他会打碎一切,以便重新创造。”而对于巴黎,他的情感却更为复杂,巴黎闲散自由,是作家的天堂,但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也在巴黎,和美国一样。

接下去《黑色的春天》、《南回归线》陆续面世,他的自传性三部曲在欧美文学圈引起了一场“地震”。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在不断发生争议,有人说亨利的书通篇就是一堆讲着露骨色情猎奇的垃圾,也有人大力推崇其中的文学反射的批判意义。由于他的作品中存在着露骨的性描写,英语国家长期拒绝发表他的作品,所以他最初在英语国家默默无闻。英语国家的广大读者读到亨利·米勒的上述三部作品,首先还要感谢盟军在1944年以后来到巴黎。

“我过得很愉快是因为,如我以前所说,我真的不在乎任何事情。如果事情在我这儿出了什么毛病,那么它们在哪儿都要出毛病,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事情通常只是在人们过分关心时才出毛病,这在老早以前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南回归线》

值得一提的是,《北回归线》中的主角是一名穷困潦倒的底层小人物,而《南回归线》的人物是一个大公司的管理层,《南回归线》具有更为鲜明的叛逆性。

我仍然难以忘记在《Henry&June》中那段亨利•米勒于1932年3月10日写给阿娜伊丝的情书:

“你让我欣喜若狂,你让我保持完整——让我做我的艺术家,而同时仍旧是那个男人,那个野兽,那个饥渴贪婪的情人。没有任何女人给过我所需要的所有特权,而你,如此勇敢,如此快乐地叫了出来,甚至还大笑着——是的,你邀请我前行,做我自己。我为此仰慕你。那是你真正高贵之处,一个超凡的女人。你是怎样一个女人啊!现在当我想起你的时候我忍不住笑起来了。我对你是女性这一点毫无畏惧。”

亨利米勒的一生和女人有着扯不断理还乱的各种关系,甚至在晚年,身处高龄的他还与一位年轻漂亮的女演员保持了数年的恋爱关系。PS.当时他已丧失了性能力,用“意淫”方式(他们之间写过千余封大胆淋漓的情书)来取得“满足”。

对于亨利的生活方式,很多人都是不理解的,“作家式的荒淫无度”,似乎只有本本分分、按照这世界默认的规则的生活才是正确的,可哪有什么对错啊?人每天都会遇见很多人,形形色色的,每回碰上,他们都会问你一些问题,其实都差不多。似乎每个人都是差不多的,活着。但每个人生下来不就是为了见识这个世界的么?如果我们都变成小肥羊的羊、肯德基的鸡,生下来就是为了死,我宁愿从来不被生下来。所以,过自己愿意过的人生,又有什么错呢?

关于亨利米勒:用性,抵抗这个世界愚不可及的孤独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不为人知的亨利 米勒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