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之处暑古诗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也是一年中的第三个秋季节气,在农历八月中旬。此时,立秋过去,天气开始渐渐凉爽,但夏天的炎热依然存在,古人认为处暑时节阳气已经渐衰,但阴气还未至,是一个“阴阳交接”的时期。以下是三首描绘处暑的古诗。
李白的《夏日山中》中有“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回哀”之句。这句话是用来形容在处暑这个时节,天气已经开始转凉,植物也开始枯萎,在荒漠中,草木都已枯萎,秋日的凄凉之感已经开始萦绕在人心间。
唐代诗人杜甫在《秋兴八首·其四》中写道:“夏舂陵峤,热食已侵肠。”这句话就是形容处暑时节的炎热天气让人无法入眠,食欲也因此下降。夏季中大气格外燥热,所以有时还会出现露天火灾。在这个时节,人们吃些清凉解热的食物,如莲藕、西瓜等水果,从而消除身体燥热的不适。
宋代诗人黄庭坚在《秋思二首·其一》中高声叹道:“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此时虽然气温已经逐渐凉爽,但仍然有燥热的气息,大自然中的沉静和宁静给他的心灵带来安宁的感觉。黄庭坚在诗中表达了人远离,希望与他人相聚,借此来消除孤独感。
总的来说,处暑这个节气代表着夏天接近尾声,秋天的到来。在这个时节里的人们,日渐适应炎热的气息,同时想要摆脱这种不适,所以要在享受清凉饮食和体育锻炼的同时注意保护自己,预防中暑。古代诗人们通过诗歌来表达出 处暑这个节气所带来的人类和自然界之间的生命感悟,把处暑这个节气唱成阴阳交融,既有寒凉的秋天,又有残留的夏天,为处暑节气增添了一份浪漫和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