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常识 > 文章页面

石经寺有算命的吗 歇后语和谚语的大全

图书信息展示 歇后语 谚语大全

本文目录

歇后语和谚语的大全喻事类常见的歇后语端午挂艾草菖蒲的诗句

歇后语:

1、鼻孔里灌米汤——够受的

图书信息展示 歇后语 谚语大全

2、炒了的虾米——红人(仁)

3、揍鸡毛——壮胆(装掸)子

4、冬瓜皮做甑子——不争(蒸)气

5、豆芽炒虾米(小虾)——两不值(直)

6、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7、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8、火烧旗杆——长叹(炭)

9、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10、百日不下雨——久情(晴)

11、百尺竿头挂剪刀——高才(裁)

12、老爷下轿——不(步)行

13、老公拍扇——凄(妻)凉

14、空棺材出葬——目(墓)中无人

15、一脚踢翻煤油炉——散伙(火)

16、大胖小子抓周——小人得志

谚语:

1、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枣芽发,种棉花

3、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4、寒从脚起,病从口入

5、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6、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7、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8、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9、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10、邻居好,赛金宝。

11、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12、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13、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14、交人交心,浇花浇根。

15、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交情。

16、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7、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18、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冤家多堵墙。

19、宁喝朋友的白水,不吃敌人的蜂蜜。

20、人多计谋广,柴多火焰高。

21、朋友千个少,敌人一个多。

22、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23、弱敌不可轻,强敌不可畏。

24、时间与金钱

25、不怕慢,就怕站。

26、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27、时间像生命,一刻值千金。

28、花儿凋谢不再开,光阴一去不再来。

29、今朝有事今朝做,莫将忙事待明天。

30、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扩展资料:

1、结交要像长流水,莫学杨柳一时青。

2、人对缘法,狗对毛色。

3、强扭的瓜不甜,强求的情不长。

4、好婿不在金钱,好妻不在容颜。

5、豆角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6、左挑右拣,拣了个漏油灯盏。

7、患难夫妻恩爱多。

8、夫勤无赖地,妻勤无脏衣。

9、人对眼不说丑俊,瓜好吃不说老嫩。

10、公鸡打架头对头,夫妻吵嘴不记仇。

11、丑媳妇是家中宝。

12、种不好庄稼一季子,娶不着好妻一辈子。

13、好花落花不落根,人亲恼面不恼心。

14、夫妻不和邻里讥。

15、热不过火炉子,亲不过两口子。

16、亲不过父母,近不过夫妻。

17、一代好媳妇,三代好子孙。

18、一家不知一家,和尚不知道家。

19、男人是搂柴(财)的耙耙,女人是捆柴(财)的绳绳。

20、洞房门上贴对子,欢欢喜喜一辈子。

21、家常饭,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

22、贪凉不盖,不病才怪。

23、好茶一杯,精神百倍。

24、人闲生病,石闲生苔。

25、欲多伤身,财多累心。

26、遇事不恼,百年不老。

27、不吸烟,不酗酒,病魔只能绕着走。

28、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

29、锻炼不刻苦,纸上画老虎。

30、遇事不怒,基本吃素,饭后百步,劳逸适度。

31、练出一身汗,小病不用看

32、早起动动腰,一天少疲劳。

33、言多伤气,食多伤脾,忧多伤神,气大伤身。

34、茄子强筋骨,白菜养皮肤。

35、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裳。

36、静而不动,眼花耳聋,有静有动,无病无痛。

37、活动好比灵芝草,何必苦把仙方找。

38、瘦人怕胃痛,胖人怕风瘫。

39、有钱难买老来瘦。

40、不觅仙方觅睡方。

41、夏不睡石,冬不睡板。

42、贪房贪睡,添病减岁。

43、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一分。

44、瞒债必穷,瞒病必死。

45、若要小儿安,不怕饥和寒。

46、要想身体好,早好午饱晚饭少。

47、早睡早起身体好,日日锻炼百病消。

48、吃面带点麸,不用请大夫。

49、一顿吃伤,百顿不香。

50、鼻子不通,熬姜吃葱。

51、吃饭吃七分,不用请先生。

52、好菜多凭炒,好画全凭裱。

53、草字不归格,神仙认不得。

54、创业不易,守业更难。

55、人离乡贱,物离乡贵。

歇后语

1、灶王爷的供献——就一份儿。

2、三张纸糊了个驴头——好大的面子。

3、茅房里扔半头砖——溅(贱)出屎来了。

4、猪八戒没理——倒打一耙。

5、孙猴子家妈——石(实)人。

6、歪嘴和尚念经——不好看好听。

7、切草刀割莜麦——揽得宽。

8、饿老鸱叼住猪尿泡——空欢喜。

9、十亩地里一根谷——独苗。

10、临到屙屎剜茅子(房)——早做啥来。

11、姑姑庵里借梳子——开玩笑。

12、姑姑庵里借梳子——找错门啦。

13、叫花子早起——穷忙。

14、吃豆子喝凉水——屁事多。

15、小猫儿喝烧酒——够呛。

16、猫儿的眼珠子——时时变。

17、电线杆上挂暖壶——高水瓶(平)。

18、电线杆上插鸡毛——好大的掸(胆)子。

19、高粱地里的谷子——差半截。

20、穿上青衫骑毛驴——一个货色。

21、碌碡砸碾盘——石(实)打石(实)。

22、大冬天的葱——心里活泛。

23、钟鼓楼上的家雀——惊吓出来的。

24、牛皮糊灯笼——心里亮。

25、老和尚搬家——吹灯熄火。

26、刀尖尖上戏耍——活不下了。

27、屎爬牛儿搬家——滚蛋。

28、大堂门口的半头砖——踢打出来的。

29、哈巴狗儿戴串铃——混充大牲口。

30、蚂蚁顶的谷壳子——好大的的老(脑袋)。

31、讨吃的打官司——没吃的尽说的。

32、抱上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33、抱得香炉打涕喷——一鼻子灰。

34、骆驼跑在羊群里——显露自家。

35、马尾提豆腐——拽不起来。

36、吊死鬼照镜子——死不要脸。

37、脱了裤子上吊——死不害羞。

38、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

39、跟上汽车拾粪——白跑。

40、拽上气球上天——想得轻巧。

41、马路上的电线杆——靠边站。

42、茅梁板上睡觉——离屎(死)不远。

43、属枣骨(核)儿的——两头尖。

44、拍马屁拍到大腿上——闹错了地方。

45、一个人拜把子——你到底算老几。

46、一口吃了个草帽帽——肚里都是圈圈。

47、一二三五六——没四(事)。

48、请客没烧酒——喝(合)不成。

49、二十四条狗耙地——乱了套咧。

50、孙悟空的金箍棒——神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谚语大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歇后语

1、三分面粉七分水——十分糊涂

2、三月里的芥菜——早有心

3、三月间的樱桃——红不久

4、三月的桃花——空好看

5、三斤的鸭子二斤半的头——好一张嘴

6、三尺水头——抓不到大鱼

7、三只脚的板凳——不稳

8、三加二减五——等于零

9、三百斤的野猪——全靠一张嘴

10、三伏天卖不掉的肉——臭货

11、一双筷子夹骨头——三条光棍

12、一打醋二买盐——两得其便

13、一边弦子,一边打鼓——说的说,听的听

14、一头撞到阎王爷怀里——冒失鬼

15、一只皮鞋一只拖鞋——成不了双

16、一个媳妇几个婆——不知该听谁的

17、一个水洞里的泥鳅——都够滑的

18、一个坑里的蛤蟆——跟着哇哇

19、一碗酱油一碗醋——斤对斤,两对两

20、二九十八,三六十八——呆板数

22、二月的菜苔——起了心

23、二四没有——尽单儿

24、八个油瓶四个盖——缺这少那

25、八斗的水缸——装不下一石

26、八月十五的月亮——分外明

27、九牛一毛——量多数少

28、九月里的甘蔗——甜到心

29、九月里的茭白——灰心

30、三十晚上的砧板——没得空

31、三人两根鬓——稀少

32、三个钱的豆腐脑——现成

33、三个鼻孔——多出一口气

34、三分人才七分鬼——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35、一头扎进饺子里——抓住馅儿了

36、一只骰子掷七点——出乎意外

常见歇后语_经典歇后语大全

常见歇后语_经典歇后语大全

1、冬天喝冷水凉透了心

2、三赖的儿子和他一样不安分,村里人说真应了腥锅里煮不出素豆腐这句老话。(河南新野)

3、【得了锅台想要炕】提出过高的要求。或说:进了屋门想上炕。成语:得陇望蜀。浩然《山水情》:得啦,得啦,给你锅台就上炕,越说越没个分寸了。

4、【歪嘴和尚念经】(惯)比喻水平低或心术不正的人歪曲上级指示或文件精神。

5、我们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我虽然个子小,但球打得不错,老师和同学们都夸我。爷爷高兴地说:比赛场上,人不论大小,马不论高低。(河南杞县)

6、学戏先学声,打铁先打钉。

7、【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释义:文:指周文王。武:指周武王。张:拉紧弓弦,比喻严。弛:放松弓弦,比喻宽。原指周代的文王和武王的治国之道是宽严结合。后比喻工作和生活要适当调节,合理安排,劳逸结合。例句:那是要你们训练中抓紧点。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我刚才下命令要你们休息,你没听到?

8、【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惯)自以为平安无事,却遭受了意外灾祸。也作关着门儿家里坐,祸从天上来。无事家中坐,祸从天上来。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9、【桑树上脱枝柳树上报】(惯)比喻把罪名加到不相干的人身上。

10、【在家不会迎宾客,出门方知少故人】(谚)故人:老朋友。在家里不会热情款待宾客,出门在外才体会到缺少朋友的难处。指不能热情交结与招待朋友的人,必然得不到朋友的关爱。

11、【明水暗道紫花泥】(谚)指雨后夜间行路,在无光照的情况下,看着亮亮的是积水,看着紫花样的是泥坑,看着黑呼呼的才是路。

12、【看风向】(惯)比喻观察形势发展变化的情况。也作看风势。看风头。

13、【爹有娘有,不如自个有】(谚)爹娘再有钱,也比不上自己手里有钱。指人要靠自己,贵在自立。

14、【背着牛头不认赃】(惯)偷来的牛头就背在身上,却不承认。比喻干了坏事就是不认账。

15、小偷报警一贼喊捉贼

16、光身鸡打架口口是肉

17、爸爸检查弟弟的家庭作业时,看着弟弟写的字皱着眉头说:经你这小手写出的方块字,可真是老雕会家雀大的大来小的小!(河北丰宁)

18、小刚读书总是拖着长腔,写字曲里拐弯。老师说他是读书唱山歌,写字挖田螺。(江苏无锡)

19、摆渡不成翻了舟一两头耽误

20、接生婆动刀要孩子的命

21、【树大分权,人大分家】释义:树长大了就会分开丫权,人长大了就得另立门户。例句:树大分权,人大分家,亲兄嫡弟,也不能生一世都在一口锅里吃茶饭。

22、小鬼升城隍小人得志

23、【提起脑袋走夜路】敢于冒险。古华《芙蓉镇》:好好!这个运动我拥护,哪怕提起脑壳走夜路,我都去!

24、【到什么山上打什么柴】(谚)山不同,长出的柴木也不同。指到了哪座山,就应砍哪座山上的柴。比喻环境变了,人的思想、习惯也得跟着变。

25、【人贫智短,马瘦毛长】(谚)人穷困,受着经济的掣肘,就显得智谋不足;马瘦了,肌肉不丰,毛就显得又长又乱。指贫穷能使人智谋受到限制。也作人贫志短,马瘦毛长。志:志气。人穷志短,马瘦毛长。

26、看乒乓球比赛左顾右盼

27、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8、【谷子破壳方见米,灯草脱皮才见心】释义:比喻在关键时刻才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心。例句:我们苗家有一句谚语,叫做:谷子破壳方见米,灯草脱皮才见心。杰豹兄虽有高策,也需有志同道合之人配合,否则孤掌难鸣啊!

29、【一正压百邪】正气压倒邪气,好人威慑坏人。姚雪垠《李自成》:有你在此,一正压百邪,事情好办。只要自己拿得正,哪管和尚尼姑共板凳自己正派,不会受诱惑,不会发生不正当的行为。《艾芜短篇小说选》:只要你自己拿得正,哪管他和尚尼姑共板凳。我相信,你不看他们,他们还白做那些鬼样子做什么?

30、【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谚)有多大的热能,就发多大的光。比喻不论能力大小,总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31、崔莺莺患病心病还得心药医

32、【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指做事不能心急,应该沉得住气,坚持到底。类似的:走一处不如守一处。明代《西游记》:古人云:走三家不如坐一家。我贫僧在此等一等罢。

33、【鸡多不下蛋】释义:人多了,缺乏必要的组织、管理,反而干不好事情。例句:人多瞎捣乱,鸡多不下蛋,生产搞不好,这回亏算吃上了。

34、【一锥子扎不出血来】形容人性格内向,反应迟钝,寡言少语。类似的:锥子儿扎不出声儿来。刘绍棠《两草一心》:他在家里家外,都自甘寂寞,不愿出头露面,不想引入注意.一天到晚难开几回口;菊婶骂他一锥子扎不出血来,比木头人多口气。

35、【把个懒驴子逼上了磨】释义:比喻把不务正业的人领上了正路。例句:哪知这句话倒说着了!那位打算诗酒风流的公子,何尝不是被他姊妹两个一席话,生生地把个懒驴子逼上了磨呢!

36、除夕洗衣服今年不干明年干

37、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38、【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释义:民间传说姜太公曾在渭水河边用无饵的直钩在离水面三尺的水上钓鱼,说:负命者上钩来!比喻心甘情愿上圈套,受骗上当。例句:再说她一脸正经和自己谈话,并没有轻浮举动。至于那几个碟子酒菜,那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我姓冷的不用说动筷子,连屋也不进。

39、骑马上天山回头见高低

40、【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活着,就不能停止学习。强调学习的重要。此句后面还可接:还有三件学不到。古语:学而不已,阖棺乃止(见《韩诗外传》)。老舍《茶馆》:要不怎么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呢!我还得多学!

41、【问医不瞒医,问卜不瞒卜】(谚)卜:占卜、算命之类。请医生看病,不能隐瞒病情;请卜者算命,不能隐瞒内情。指凡求人办习;,必须以真情相告。

42、妈妈让我去给小兔拔草,我说:这么冷的天到哪儿去拔草?妈妈说:兔吃百样草,田边地头容易找。(河南濮阳)

43、【恶虎难斗肚里蛇】释义:钻进内部的敌人很难斗。例句:常言道:恶虎难斗肚里蛇,只有打进他们的心脏里边去。这是一着最好的棋子,包赢不输。

44、【半天下雨不知来头】(歇)本指不知雨滴来的地方,转指不知事物的来历或根由。

45、【山高皇帝远/天高皇帝远】地区偏远,政权管辖不到。赵树理《孟祥英翻身》:这地方是个山野地方,从前人们说山高皇帝远,现在也可以说山高政府远吧,离区公所还有四五十里。

46、【有钱养兵,无钱打仗】指经济上只能维持,无力发展。电视新闻:图书馆经费困难,有钱养兵,无钱打仗。发了工资,还能置办什么?

47、【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原为毛泽东题词,谓不怕任何困难。张涛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演义》:我队应去,要准备死几个人,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48、爸爸总是爱批评我饭前不洗手,而他自己也有这个毛病。妈妈说:我看你是乌鸦落在猪身上,不知道自己也黑。(河南正阳)

49、大炮打麻雀小题大做;不惜代价

50、【马桶】马桶即坐便器。南方人习惯称其为马桶。人用的东西为什么叫马桶呢?它源自何处?在中国,最早的关于马桶的详细文字记载是北宋时期欧阳修的《归田录二》中的木马子。在木马子之前,汉朝称之为虎子。这个名字由来与一个传说有关。相传西汉时期飞将军李广能骑善射,力大无比。一次,他射死卧虎后,命人铸成虎形的器具盛装小便,以此表示对猛兽的蔑视,意在表示蔑视强敌。久而久之,这种专门盛装便溺之物的器具就被称为虎子了。《西京杂记》上就有关于这种马桶的记载,汉朝宫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从人员拿着,以备皇上随时方便。这种虎子,就是后人称作便器、便壶的专门用具,也是马桶的前身。可是到了唐朝,因为皇族的先人中有叫李虎的,为了避讳,便将这大不敬的名词改为兽子或马子,再往后就俗称马桶了。中国古代使用的马桶是木制的,是一种带盖的圆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王公贵族使用的马桶,为了显示身份,材料高级的多,甚至还有黄金制成的。到了现在,才发展成以陶瓷马桶为主了。至于抽水马桶,确实是外国人发明的,1596年英国人哈林顿制作了世界上第一个抽水马桶。

51、【山不转路转】指情况总会有变化,不要把事情看得太死。类似的:天不转地转/石头不转磨转/水不弯河弯。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不要紧,咱慢慢说!山不转路转,没有说不倒的事!

52、花大姐逛公园花花世界

53、【大盗沿街走,无赃不定罪】(谚)偷抢财物的大盗明目张胆地走在街上,没有真凭实据,就无法给他定罪。指惩办罪犯,要有证据。

54、哥哥近来贪玩、讲穿、爱打扮,学习成绩却急剧下降。爸爸说他是驴粪蛋外面光,妈妈说他是绣花枕头一包糠。爷爷教训哥哥:马好不在鞍,人美不在衫;鸟靠的是羽毛,人靠的是学问。只有好好学习,有真本领,大家才看得起。(新疆乌鲁木齐)

55、【顶着石臼做戏费力没讨好】见背了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

56、【透口风】见露口风。

57、骆驼撒欢没个正经样儿

58、【卷地皮】(惯)比喻贪官对百姓残酷地剥削掠夺。也作刮地皮。

59、九斤老太看后辈代不如一代

60、【拆烂污】(惯)拆:排泄(大小便)。烂污:稀屎。比喻把事情弄得无法收拾。

61、【新箍的马桶三日香】开始情况较好,但不能持久。类似的:新盖的茅房三日香。清代《何典》:醋八姐看见,也未免新箍的马桶三日香,弟弟宝宝的甚是亲热。

62、【落得河水不洗船】谓省事,不添麻烦,相安无事。落、乐谐音。明代《金瓶梅》:奴巴不的腾两间房与他住,只怕别人。你还问声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碍船,看大姐姐怎么说。

63、【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释义:奔牛:地名,在今江苏省武进县,一名奔牛塘,又名奔牛堰,其地出佳酿。指不喝奔牛镇酿的酒,等于白白地闯荡了江湖四方。例句:仆逢曲流涎,到处不肯轻过。闻之人语日:不吃奔牛酒,枉在江湖走。余过其地洁而试焉。

64、【蛤蟆、促织儿,都是一锹土上人】(谚)促织儿:蟋蟀。像蛤蟆、蟋蟀一样,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活动着的。指地位相同、命运相连的苦命人,理应相互关照。

65、【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谓人的思想心情,常从语言中流露出来。成语:言为心声。明代《醒世恒言》:太尉夫人再也不来盘问。游玩至晚归家,各自安歇不题。正是:要知心腹事,但听口中言。

66、荷花出水显高低

67、野鸽子起飞下落不明

68、【刀对刀,枪对枪】释义:比喻针锋相对,不示弱。例句:不能给他软的,也用不着跟他绕了,就跟他刀对刀,枪对枪干一家伙,让他有法儿开台,没法儿收场。

69、【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过分,反而害了自己。成语:弄巧成拙。王蒙《失态的季节》:我们当时就议论,钱文前途是远大的,只是方向的问题,方向对了,当然愈聪明愈好了,方向不对,那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70、周文王拜请姜太公找明白人

71、用五眼枪打兔子一光有响(想)头,没有准头

72、【说曹操,曹操就到】(惯)指非常凑巧,正提到谁谁就来了。也作口说曹操,曹操就到。讲着曹操,曹操就来。

73、【马老卸鞍,虎老归山】(谚)马老了,就应卸下鞍鞯,不再征战;虎老了,就应归卧深山,不再腾跃。比喻人到老年,就应辞去职务,颐养天年。

74、扁担垫坐不是久留之客

75、听妈妈说,他们单位有人收养了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没过一个月,这孩子拿了家里五十元钱跑了。在一旁听话的人插了一句:真是饭碗下面养恶蛇啊!(湖南保靖)

76、【八哥啄柿子拣软的吃】(歇)八哥:一种鸟,毛黑色,头部有羽冠,经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指欺负软弱的人,拿软弱的开刀。

77、【滚石不生苔】滚动的石子不长青苔,借指经常变动不容易发展。台湾语文图书:劝人家不要经常换工作,做一行怨一行滚石不生苔。

78、【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没事】(惯)使大的矛盾化为小矛盾,小的矛盾得到解决。指折中调解,息事宁人。也作大事化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79、起风又下雨双管齐下

80、【糠菜半年粮】(惯)指生活贫寒,一年中有半年吃糠咽菜。

81、鸭上架全靠逼

82、【针眼里过牛】谓办不到的事。类似西方国家谚语:骆驼穿过针孔。沙汀《淘金记》:因为现在的事,真也真得,假也假得。假的时候,针眼里过得牛!

83、毛笔吞进肚胸有成竹

84、【吊肉跌死猫】肉吊着引诱猫跳起来抓,抓不着,终于跌死。指欺骗性的引诱,吊胃口,给诱饵而又不让得到。记录:你要能赢钱,那赌场的老板吃什么?那是吊肉跌死猫的地方,结局只能是倾家荡产。

85、【无求到处人情好,不饮从他酒价高】(谚)无求于人,走到哪里人们都不会小看你;你不饮酒,何必管他酒价涨得有多高。指人能做到对人无所求,对事无所求,那就是个高超的人。

86、【冻死不烤灯前火,饿死不舔猫剩食】释义:宁愿饥寒而死,也不接受屈辱的施舍。例句:辣椒嫂恼了,一股怒气直冲脑门,嘴唇乱哆嗦。冻死不烤灯前火,饿死不舔猫剩食,这个从小刚强的女人,从来没受过这样的侮辱,也没想到姐姐是这种人。

87、一天,我迫不及待地问妈妈:你不是说春节要给我买新衣服吗?妈妈说:是啊,老鸹吃桑椹也要等到天黑啊,不是还不到春节吗?(河南商水)

88、【兔子沿山跑,还来归旧窝】(谚)兔子尽可以漫山遍野乱跑,但到天晚,还是要回归老窝的。比喻人长期在外走南闯北,最终还是要归回原处。也作兔子满山跑,还得回老窝。兔子绕山转,早晚归老窝。

89、针鼻不叫针鼻线(显)眼

90、【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人被逼得过分,就会不顾一切地反抗。清代《红楼梦》:他素昔眼空心大,是个头等刁钻古怪的丫头,今儿我听了他的短儿,人急造反,狗急跳墙!不但生事,而且我还没趣。

91、【锣鼓长了无好戏】(谚)锣鼓:锣和鼓,两种打击乐器,常在正戏开演之前敲打一阵。指锣鼓敲打的时间长了,是为正戏的演出拖延时间,正戏准定不会好。比喻时间拖得长了,事情就办不好。

92、【行得春风,指望夏雨】指因果关系,做事会有结果。类似的:行了秋风,望下了雨。明代《警世通言》:我施某也不是无因至此的,行得春风,指望夏雨!当初我们做财主时节,也有人求我来,却不曾恁般怠慢人!

93、皇帝祠堂太庙(妙)了

94、晚上回来爸爸给我买了一些橘子,第二天一起床,我就急切地拿着橘子吃起来。妈妈说:你可真是鸡叫等不得天明,好一只小馋猫啊!(山东沂水)

95、【钻牛角尖/钻进牛角尖】出不来牛角尖越钻越小,没有出路。指纠缠枝节问题,或死心眼。海外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过得不满时,应该把他的心思分放在别的事物上,不要钻牛角尖。

96、【闭门羹】闭门羹指被主人拒之门外,或故意不见,扫兴而归。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说法源自唐代冯贽《云仙杂记迷香洞》:唐代宣城(今属安徽)名妓史凤,待客以等差:第一等客,用迷香洞、神鸡枕、锁莲灯来招待。有一个阔客冯垂,竟将身边所有的十三万文,全数给了妓女史风,才够资格在迷香洞销魂一宵。第二等客,只用鲛红被、传香枕,八分羊款待。再下一等客,史风便拒不相见,以闭门羹待之。使人致语日请公梦中来。以羹拒客就是拒绝会见的意思,天长日久,客人见到羹,就心领神会,主动告辞。《全唐诗》录有史风《闭门羹》诗:一豆(灯)聊供游冶郎,去时忙唤锁仓琅。入门独慕相如侣,欲拨瑶琴弹凤凰。这就是闭门羹的出典。能人全唐诗,可见史凤确实才女,只可惜堕入风尘。自此,闭门羹便成为拒绝的代名词。据说,史凤的闭门羹是用豆腐和鸭肠子做原料的,之所以用这些不值一提的原料来做这道菜,就是为了表示主人对客的轻视。不过,大概史凤也没有想到,正因为她的拒客方式之奇,一千多年以后的今天,专门来尝闭门羹的人还真不少。如今,闭门羹成了安徽沿江一带的传统名菜了。这大概是因为名人效应的结果。不过,闭门羹的滋味再美,恐怕也是酸溜溜的。

97、【平地一声雷】(惯)比喻突然发生一件震动人心的大事。也作平地一声惊雷。平地起雷。

98、【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一词语是指用出主意之人的办法来整治出主意的人。典出司马光《资治通鉴》。说的是在唐朝的时候,有人状告当朝的一个大官周兴有严重问题,武则天便指派另一个大臣来俊臣去处理此事。来俊臣不动声色请周兴吃饭,边吃边聊,在兴头上,来俊臣突然向周兴请教:如果罪犯不坦白,不认罪,不交代,那么该用什么办法呀?周兴不假思索地说:那好办呀,这太容易啦!你叫人抬来一个大坛子,架起来,四周烧上柴火,烘烤之,叫犯人蹲在里面,还怕他不招吗?来俊臣马上命令手下的人去找来个大坛子,用柴火围住,像周兴说的办法那样。然后,来俊臣站起来,严正地对周兴说:有人告你,说你有问题,请你钻进这个坛子里吧!后人根据这个故事总结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个词语。成语请君入瓮也源于此。

99、【鸟靠翅膀,人靠脚力】(谚)鸟要生存,全靠翅膀到处飞翔;人要生存,全靠自己的脚力到处活动。指人是凭着亲身实践开拓事业的。

100、【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释义:鸡狗的叫声都能听到,人们却直到老死也不互相来往。这是老子的话,《老子》八十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现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单位之间,地区之间互不联系,互不通气。例句:党委各委员之间要把彼此知道的情况互相通知、互相交流。这对于取得共同的语言是很重要的。有些人不是这样做,而是像老子说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结果彼此之间就缺乏共同的语言。

歇后语:痛苦类

一桶开水烫在狗身上---遍体淋(鳞)伤

八十岁无儿---说不出老来苦

土杏儿---苦核(孩)儿

牛踩乌龟蛋---痛在心里

火烧眉毛---痛在眼前

乌龟生蛋---苦出来的

茶太浓了---苦口

眉毛上吊苦胆---苦在眼前

哑子挨打---痛不可言

哑巴吃黄连---苦在心里头

黄瓜屁股---苦口

黄连水里泡竹笋---苦透了

黄连树上结苦瓜---一串串苦

黄连刻和尚---苦师傅

黄连刻寿星---苦老头

黄连刻娃娃---苦孩子

黄连树上挂苦胆---苦上加苦

檀木做的油尖---挨打

艰难类歇后语

小鸡吃黄豆——够呛

无米之炊——难做

王胖子跳井——下不去

从手插进染缸里——左蓝(难)右也蓝(难)

水中捞月——无处寻

火烧岭上捡田螺——难得寻

乌龟摔在靛壳里——壳蓝(可难)

火钳子修表——没处下手

火烧辣椒——呛死人

乌龟爬泥潭——越爬越深

乌龟爬在门坎上——进退都要跌一跤

乌龟垫床脚——硬撑

水煮石头——难熬

生铁铸土地爷——硬神(撑)

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丝线打结巴——难解

羊头插在篱笆上——伸首(手)容易缩首(手)难

老母猪钻篱笆——进退两难

老鼠钻牛角——步步紧

老鼠碰见猫——难逃

西山出太阳——难得

百岁养儿子——难得

地狱里活命——难见天日

竹山里试犁——寸步难行

冷锅煮雪——难溶

沙滩上行船——进退两难

两手提篮——左篮(难)右也篮(难)

苏州的蛤蟆——南蟾(难缠)

针尖上落芝麻——难顶

泥塘里滚碓臼——越滚越深

武大郎上墙头——上得去,下不来

肩膀上生疮——不敢担

岩缝里的笋——挟得紧紧的

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

烂泥路上拉车——越陷越深

一分钱的酱——难烩(会)

一元钱买担菜——两篮(难)

一餐吃个大胖子——谈何易

一面官司——不好打

一块硬骨头——不好啃

一碗水泼在地上——难收拾

一脚踩在桥眼里——上下两难

人心隔肚树隔皮——难相识

大海里捞针——不知从何下手

才学理发就碰上个大胡子——难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碓窝子做帽戴——顶(担)当不起

嗓子里撒把胡椒粉——够呛的

筷子搭桥——难过

筷子穿针眼——难进

榨油房里的铁圈——箍得梆梆紧

墙头上睡觉——翻不了身

鼻孔喝水——够呛

橄榄核垫台脚——横不得,竖不得

瘸子下山——这步容易下步难

骑在虎背上——即上难下

螺蛳壳里做道场——难

癞蛤蟆垫桌子角——死撑活挨

篾匠赶场担一担——前后为篮(难)

豆腐干——压成的

河中间斩竹篙——两头不到岸

下雨天担稻草——越担越重

马高蹬短——上下两难

小孩子上楼梯——步步都是坎子

小孩子喝烧洒——够呛

挂着腊肉吃斋——难熬

赵匡胤爬城墙——四门无路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香棍搭桥——难过

拳头舂辣椒——辣手

高梁秆子担水——挑不起来

热锅上的蚂蚁——走投无路

赶鸭子上架——难呀

脑袋长瘤子——后面负担重

婆婆太多——媳妇难当

麻雀抬轿——担当不起

菜勺挖耳朵——下不去

黄鼠狼带牛铃——叮当(担当)不起

脚板上钉钉——寸步难行

鱼网里的山鸡——有翅难飞

筛子眼里夹的米——上不去也下不来

絮被上捉虱子——翻不尽

1.关于端午挂艾草的诗句

关于端午挂艾草的诗句 1.关于端午插艾草习俗的诗句有吗

习俗来源:端午节本是纪念屈原的节日。至唐黄巾起义时,黄巢义军攻打中原地区,时值端午。当地官员于是放出风声:“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动员民众逃离家园,是为"走黄巢"。实际是使义军无法与民众接触,以制义军不断扩大之势。

中原地区某户人家,男人都外出了,家中只有一妇人与二个小孩,一小孩为亲生,一小孩是她嫂子的遗孤。亲生的小孩刚能行走,她嫂子的遗孤大她自己的小孩一岁。妇人一人带二小孩逃难,背着她嫂子的遗孤,却让自己刚能行走的小孩步行,但却落在后头。走不多远,遇一黄衣人,问:“嫂嫂为何不让大小孩走路,而让小的小孩走路?”妇人如实相告,黄衣人听后甚为感动,道:“你危难之中行忠义之事,已破黄巢之刀,黄巢已无法取你人头,其实你只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表示你家是忠义之家,黄巢便无奈你何。”言罢竟忽不见。妇人认为是仙人指点,于是回家依言而作,并沿途叫逃难之人插艾草可破黄巢之刀云云。因此妇人平时善良,多行善事,诸多民众都相信,依言在家门口插上艾草不用“走黄巢”,在家中过端午节。

果然,义军过境,见家中插艾草的人家,无人打扰,随军的医生还为民众看病,问疾苦。一时妇人遇仙人指点之事在各地传开,平民之家,不再“走黄巢”,纷纷插艾草过端午,并效妇人行忠义之事。

其实,黄衣人是黄巢义军的前锋谋士,武艺高强。义军所到之处,都是无人村,义军无人支援,成了孤军。谋士知有蹊跷,化成便衣,独自寻找原因,遇是了妇人。忽然不见,只是纵身跳上大树隐藏起来了。谋士小施一计,不仅破了官府的:“黄巢隔山摇刀,人头落地!”谣言,为义军获得民众支持,又使民众积德行善成风,世人于是将此传统继承下来,成为今天端午节“插艾草”的风俗。

陆河人为客家人,多为中原迁移到陆河。是以大都保持了“走黄巢”“插艾草”的习俗。

注:黄巢(?~884)唐末农民战争领袖。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稍通书记,屡举进士不第,以贩私盐为业。家富于财,善击剑骑射。

关于艾草的诗:

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还有些散碎的句子和对联:

门高无碍齐公子,海阔难寻楚大夫。

菖蒲驱恶迎喜庆,艾叶避邪保平安。

蒲剑冲天皇斗观,艾旗拂地神鬼惊。

松大夫招来百福,竹君子扫去千灾。

思无邪正心诚意,虑有德履泰临丰。

端阳艾叶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剑斩千妖。

盛世本无邪,寰宇长昭天子镜;德门原有庆,端阳亦镇赤灵符。

胜地纪中天,象取白芳占汇吉;翔风符正午,薰来引竹报平安。

2.端午节有关挂艾草的谚语

悬艾草: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3.端午节挂艾草是什么意思

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却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伸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於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在我国古代就一直是药用植物,针灸里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做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进行灼烧来治病。有关艾草可以驱邪的传说已经流传很久,主要是它具备医药的功能而来,像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日鸡未鸣时,采艾似人形者,揽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验。是日采艾为人形,悬于户上,可禳毒气。」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后栽种艾草,求吉祥的习俗。台湾民间也有在端午时贴〃午时联〃,它的作用和灵符一样,有些午时联上有下列的句子「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榕枝在民间的意义可使身体矫健「插榕较勇龙,插艾较勇健」。也有地方习俗是挂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虫毒;山丹方剂治颠狂,榴花悬门避黄巢,石榴花正是这个季节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为一常见的中药。而石榴花和黄巢的关系,还有一段故事。黄巢之乱的时候,有一次黄巢经过逼个村落,正好看到一个妇女背上背著一个较大的孩子,手上牵著一个年纪较小的,黄巢非常好奇,就询问原因。那位妇人不认识黄巢,所以就直接说因为黄巢来了,杀了叔叔全家,只剩下这个唯一的命脉,所以万一无法兼顾的时候,只好牺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黄巢听了大受感动,并且告诉妇人只要门上悬挂石榴花,就可以避黄巢之祸。

4.端午节挂艾草的含义

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

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5.端午节挂艾草的作文

端午节到了,奶奶的门前挂了一串艾叶,浓郁的艾香弥漫开来,

房前屋后都可以闻到香味。关于端午挂艾叶,还有一个小故事呢!

据说,唐朝末年,战火纷飞,民不聊生。有一个叫黄巢的农民,他想推翻朝廷。一次,他准备去攻城。前一天他去查看地形,突然看见熙熙攘攘的逃难的人群中有一位妇女格外引人注目,她怀里抱着五六岁的孩子,手上牵着个两、三岁左右的小男孩。

黄巢过去问道:“为什么你要把大的抱在怀里,小的却牵着呢?”妇女说:“因为大孩子是我哥哥的孩子,小的是我的孩子,大孩子更重要,如果小的能和我们一起逃亡,就好了。如果不能,就只能听天由命了。”黄巢说:“你在家门口挂上艾叶,保你们一家老小平安无事。”

回去以后,好心的妇女让全城人民都知道了这件事。第二天,黄

巢就来攻城。他看见每家每户都挂上了艾叶,结果他信守诺言,决定放弃攻城。这样,全城的老百姓便安然无恙。

其实,艾叶的用处可多了,它可以驱蚊避邪,还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呢!

6.端午节挂艾草的历史

艾为古今灸治的主要材料,因为艾具有其它温热灸所不能代替的效能,并适用人体各区穴位的各种灸法,所以《内经》把艾作为灸法的代名词。

艾草的认识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艾蓬、香艾。艾是古代人取火的重要材料之一,又因远古时代的医家用艾来灸百病,所以也把艾称作为灸草。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成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这是古代诗人对艾草的真情描写。

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植物,在收载我国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500年间诗歌总集的《诗经》中就载有艾,《诗经》“王风▫采葛”条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风兮。”从这部公元前的著名诗集中载有“艾”的情况看,艾叶在当时的知名度已是很高的了,说明艾在公元前就已普遍应用了。

这种应用当然是以医学用途为主的,这一点可从与《离骚》同时期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一书的记载中得到证实。《孟子》载:“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庄子》中也有“越人熏之以艾”的记载。此外,《春秋外传》有“国君好艾,大夫知艾”,孔璠之《爱赋》有“奇艾急病,糜身挺烟”等记载。

可见艾在当时已成为重要而常用的治病药物。艾在民俗应用上十分的普及,自古以来有着“清明插枊,端午挂艾”的习俗,端午节到来,老百姓在自家的门窗上挂上艾叶,用来“避邪”、“袪毒气”。

在一些经史书籍身上还记载着在端午节时“悬艾人、藏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等民间习俗的记载。*艾草的应用艾在中国的民俗史上的运用很广泛,但是它有真正作用确是在医药的运用价值上。

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曾写过两本《蕲艾传》和《人参传》,李言闻称赞艾叶“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此书可能是第一本专门论述艾叶的专著,这在中国几千年的草药史上,为一味地道药材而著书的只有“艾”,并把艾的价值和人参的价值相媲美。

在众多的草药中,艾的自身功效极为特殊,它既可内服又可外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为融合;灸之则透诸经而经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安康”这充分肯定了艾的功效,它被古人称之为百草之王。

艾叶在民间的应用十分普遍,在大部分地区还流行着这样一句谚语,“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由此可见,民间对艾叶治病作用的肯定。如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一次艾叶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在囟门和肚脐上,可以预防感冒鼻塞或感染其它疾病。

产妇在产后三天和满月,都要进行一次艾汤沐浴,用以消毒辟秽,温运气血,可以预防产后体弱受病。成年人一旦感受风寒咳嗽,用艾一把煎汤洗脚,同时用艾叶七至九片,葱三至五根,煎汤温服取汗,即可造愈。

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儿童受寒而致腹痛泄泻,妇女痛经、经行不畅、少腹坠痛或崩漏带下等经寒症及妇女产后虚寒性腹痛等用艾制成围兜,兜其脐腹,效果显著。这些用艾方法在全国很多地方民间都习惯采用。

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我国各地均由生长,以湖北蕲州产的艾为最佳,叶厚绒多,疗效亦佳,故以蕲州艾为著名。艾在春季抽茎生长,茎高60-120厘米,叶形为羽状深裂,叶片尖端有不规则的粗锯齿,表面灰绿色,有白色毛绒,质柔软,折断为白色,秋季在茎梢上开淡褐色的花,有圆筒状的花冠,其中排列着小头状花序。

艾叶有芳香性气味,在农历的4-5月间,当叶盛花未开时采收。采收时将艾叶摘下或连枝割下,晒干或阴干后,置于石臼或其它器械中,反复捣碎,使之细碎如棉絮状,筛去灰尘、粗梗及杂质,留下的柔软纯艾纤维,即成柔软如棉的艾绒,其色淡灰黄,干燥易燃这为佳。

《本草纲目》中说:“拣去净叶,扬去尘屑,入石臼内,木杵捣熟,箩去渣滓,去白者再捣,至柔烂如绵为度。用时焙躁,则灸火得力。”

艾绒质量的好坏,对施灸的效果也有影响,艾绒质量好,无杂质,而干燥,存放久的效力高,疗效好,反之则差。劣质艾绒,燃烧时火力暴燥,易使病人感觉灼痛,难以忍受,且因杂质较多,燃烧时常有爆裂的流弊。

在《孟子—离娄篇》中说:“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说明古人对艾的选择已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三年之艾就是陈艾,陈艾的优点是含挥发油少,燃烧缓慢,火力温和,燃着后烟少,艾灰不易脱落;而新艾则没有这些优点,新艾气味辛烈、含挥发油多,燃烧快,火力强,燃着后烟大,艾灰易脱落,容易伤及皮肤和血脉等等。故临床上应该用陈艾而不用新艾。

在《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7.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赛龙舟、包粽子、放风筝、拴五zhidao色丝线、挂艾草、采茶等。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所以挂艾草是为了祈求平安、驱邪招福,同时又能驱赶蚊虫。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端午节的诗句:

《浣溪沙·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回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午日处州禁竞渡》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端午日赐衣》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答

8.端午节采艾蒿打油诗

端午节的习俗最初是为了用艾蒿祛恶辟邪。

端午节,原为初民的巫节。农历五月五,在远古民俗中是个恶日。《风俗通》云:“俗说五月五生子,男害父,女害母”,“五日盖屋,令人头秃。”为了禳解,去邪避灾,民间早就流行了很多禳解之法。其中艾蒿就是重要的禳解之物。

蒿,草之高者。大凡老草较高者,都可以叫蒿。在蒿字前缀某字就叫某蒿。如,艾蒿,青蒿等。现代字典中指某些开小花,有特殊气味的草本植物叫蒿。

在诗经中,见到的蒿类植物不少,名目繁多。如,蘩,蒌,莪,艾,蔚,苹。

蒿类植物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一些特殊的含义。如,蓍草。在我国被叫作神草,用来求神算命。传说,天下和平,王道兴而蓍草长丈,其丛生满百茎。就是说,如果蓍草今年长的旺盛,此为天下太平之兆

歇后语谚语大全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