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怎样练书法才是最好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王元美的八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怎样练书法才是最好的怎样练书法才是最好的摹帖与临帖学习书法既没有一个万灵的秘方,也没有一套刻板的程式。这样说,是不是就没有规律可循呢?当然不是。古今书法家为我们创造了许多书法艺术珍品,也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书法学习经验,其中摹帖与临帖时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前人练字,大多是这样的:先选择一种碑帖作范本,仔细琢磨它每一字的笔画与结构的特点,反复摹,熟练地掌握它的写法,以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在此一家一体的基础上,再博览广习,兼收众长,加以发展,创造出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新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初学写字,应从摹写开始,也就是将较薄而透明的纸张覆于字帖上进行练习,此法适用于初学者,也可用于对新帖的练习,这样宜于掌握字形的位置。这好比刚学走路时找一个牵引的人,当然也包括“描红”、双钩填廓、仿影等。当摹写熟练后,继而“临帖”,循序渐进,千万不能随心所欲,任意乱涂。在临帖或摹帖时,人们常常借助一定的格子来进行,称之为格临。格临常用的格子有米字格、田字格和井字格(也叫九宫格)。采用格临的方法,比较容易找准汉字的各部分在格子中的位置,使我们容易看出各部分的大小。
楷书是基础书法学习上,前人把楷书比作“立”,行书比作“走”,草书比作“奔”,因为楷书方整规范,可作楷模,是各种字体的基础,各种印刷字体及美术字,也都是从楷书转化而成的;楷书的笔画,富有变化,它要有更深的用笔的功力。楷书功夫不深,行、草笔力则不足。练好了楷书,再练其它字体,都较易于掌握。所以,学习书法,应从楷书入手,待楷书有一定的基本功时,再练其他字体。学习书法,贵在多练,借鉴前人的经验,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还需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古今书法家,无一不是勤学苦练而成的。书法并不神秘,只要我们按照正确的方法刻苦练习,就一定能把字写。“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欧阳询之书法艺术
欧阳询(557~641),中国唐代书法家。历经陈、隋、唐三朝。字信本,湖南潭州临湘(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少时敏悟博学,书学二王,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本,人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自幼敏悟,长大后博通经史,在隋时书法就很有名,曾任太常博士。唐高祖即位,官给事中,后官至银青光实录大夫,唐太宗时历任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男,世称《欧阳率更》。书学二王,于平正中见险绝,自成一本,人称《欧体》。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与裴矩、陈叔达共同编纂《艺文类聚》。
欧阳询书法远承魏、晋,在六朝朴茂峻整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风格面貌。他用笔从古隶中出,所以能凝重沉着,转折处干净利落;结体紧结,方正浑穆,有一种极为森严的气度,而在雍容大度中,又有险劲之趣。欧书的特色可用“险劲”二字来概括。欧阳询的书名在当时已远播国外,他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他的书体称为“欧体”;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
其书初学生羲之,后又汲取了六朝碑版墓志方劲峻利的笔意而自创风格,他的楷书险劲刻厉,清峻秀健。相传欧阳询书八体尽能,尤精篆隶,得方圆之妙,因取法高古,流溢为楷书,自然骨气洞达,点画工妙。又因其博采众长,故其楷书结构秾纤得度,意态精密,卓然成一代大家。他流传下来的楷书代表作品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君碑》、《化度寺碑》和《虞恭公碑》。从总体上说,欧阳询的楷书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点画以方笔为主,铁画银钩,则劲不挠,有“森森然若武库之戈戟”誉,但世人只知其方,而不知其用笔圆,写得棱角分明,锋芒华露,此实误解。郭宗昌〈金石史〉谓;“人知信本变晋法,不知结体用笔多从古隶中出”。其书法之中截极其浑厚,而其钩趯折角处刚而有韵致;二是其结构险峻严密,横势用仰,纵势用背,属于斜画紧结一路。王文治《快雨堂题跋》谓:“欧阳以险绝为平,以奇极为正。”正因为其楷不避免险,故学之不当,易伤于清雅之致。欧阳询的楷书看似奇,其实正,貌似方,其实圆,在欧楷诸碑中,尤其是《九成宫醴泉铭》因为奉敕之书,故写得特别严谨,亦特别难学,米芾曾谓“欧阳如新瘥病人,颜色憔悴,举动辛苦”,正指此而言。《虞恭公碑》又名《温彦博碑》,岑本文撰文,欧阳询书,全碑计三十六行,每行七十七字,篆额为“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贞观十一年立,欧八十一岁时书。此碑楷书写得比较轻松,易于为初学者入手,惜世传摹刻、翻刻本较多,今选用嘉庆内府藏本。据王壮弘《增补校碑随笔》载:“此乃毕灵岩山馆旧藏,毕氏获罪籍没,遂入内府,一九五八年余在上海征得,今藏上海博物馆。”此册拓墨色浓,纸质坚韧,极为精到,后有王澍、翁方纲、王文治等跋,当为北宋精拓,今付梓影印出版,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所创“欧阳询八诀”书法理论,具有独到见解。对明代人李淳的八十四法,清代人黄自元结构92法的著述,均有启示。其“八决”为:(点)如高峰坠石;(横戈)如长空之新月;(横)如千里之阵云;(竖)如万岁之枯藤;(坚戈)如劲松倒折,落挂石崖;(折)如万钧之弩发;(撇)如利剑断犀象之角牙;(捺)一波常三过笔。
欧阳询-书法特点
风格特点
欧阳询的书法由于熔铸了汉隶和晋代楷书的特点,又参合了六朝碑书,可以说是广采各家之长。欧阳询书法风格的主要特点是严谨工整、平正峭劲,字形虽稍长,但分间布白,整齐严谨,中宫紧密,主笔伸长,显得气势奔放,有疏有密,四面俱备,八面玲珑,气韵生动,恰到好处,点画配合,结构安排,则是平正中寓峭劲,字体大都向右扩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稳固,无欹斜倾侧之感,而得寓险于正之趣。
欧阳询早期学习王羲之的书体,传说他曾以重金购得王羲之教子习字用的《指归图》,日夜揣摩,刻苦钻研。后来又广泛地学习北朝的碑刻书体,同时吸取了当时一些书家的长处,融会贯通,形成[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独特风格。
用笔特点
欧阳询书法用笔方整,略带隶意,笔力刚劲,一丝不苟。清包世臣曾说:“欧字指法沉实,力贯毫端,八方充满,更无假于外力。”就是说,欧字强调指力,写出的笔画结实有力,骨气内含,既不过分瘦劲,又不过分丰满。每一笔画都是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轻重得体,长短适宜,恰到好处。欧字的用笔还讲究笔画中段的力度,一些横画看上去中段饱满,得“中实”之趣;一些字的主笔都向外延伸,更显中宫紧密,尤其是右半边的竖画,常向上作夸张延伸,这些用笔独特之处显示其超人的胆魄。
欧体以瘦劲、险绝为主,此碑在欧书诸碑中最具此特色,已脱尽二王面目,而独具风貌。清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载:《其笔带有汉人分法,是率更得意书。王元美云比之诸碑,尤为险劲。》清杨敬《学书迩言》云:“欧书《皇甫诞碑》最为险劲,张怀瓘《书断》称其森焉如武库矛戟,此等是也。”清翁方纲更是竭力失主重此碑:“是学唐楷者第一必由之先路,若不先从此入手,则间架结构何由而入《九成》、《化度》乎?”此是翁氏甘苦之言,可为初学者借鉴。
欧体特点主要是瘦硬字方法。世传欧收大篆、小篆、章草、隶、行、飞白、草、楷八体尽能,唐张怀瓘评:“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唐李嗣真《书后品》记“芡阳草书,难于竞爽,如旱蛟得水,馋兔走穴,笔势恨少。”宋苏轼推重欧书小楷,题:“阳率更书,妍紧拔群,尤工于小楷。”宋米芾喜爱欧书草书,云:“暮年草书,精彩动人。”
流传至今传为欧阳询的墨迹有《卜商帖》《张翰帖》、《梦奠帖》和行书《千字文》等。其中《梦奠帖》结体富于变化,最能表现出欧书劲险刻厉、矛戟森列的特色。
欧阳询所书碑刻传世的有:①《九成宫醴泉铭》。碑立于贞观六年(632),为他晚年奉敕书写。碑字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用笔刚劲,纤浓得中,寓险峭于平正之中,成为学习书法的楷模。②《皇甫诞碑》,立于贞观初年,笔画瘦硬,字呈长方,在结体取势中,充分发挥欧书的险峭的本色。③《化度寺邕禅师塔铭》,立于贞观五年,是欧阳询晚年得意的作品。字小于欧书其他碑石,书法静穆浑厚,严密秀腴,在精整险劲中别具风貌。原石早已损佚,在宋代就有许多翻刻本,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残本,亦有人认为是早期的翻刻本。④《虞恭公温彦博碑》,立于贞观十一年。这时欧阳询已80岁,但书法仍见功力。碑虽漫漶,从完好的字中仍可窥见谨严精劲的特点。欧阳询隶书碑刻有《宗圣观记碑》、《房彦谦碑》等。《房彦谦碑》书法介于隶楷之间,紧健峭厉,有晋碑的风貌,可见欧楷的渊源。相传欧阳询临有《兰亭序》,流传的定武本《兰亭序》,是根据欧临本上石的。传为欧阳询的小楷有《心经》、《九歌》、《千字文》等,但流传后世的拓本,真伪很难确定。
欧阳询相貌虽很丑陋,但聪悟绝伦,读书能数行俱下,博览经史,尤精三史。其书法初学王羲之及北齐三公郎中刘珉,后渐变其体,笔力险劲,自成面目,人称“欧体”,为一时之绝,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人们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故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白冠绝,峻于古人。”欧阳询楷书结体严谨,笔势开张,笔法穿插挪让极有法度。后世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笔法中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和方法,对后世有很大的启迪。
欧阳询最大的贡献,是他对楷书结构的整理。相传欧阳询总结了有关楷书字体的结构方法共三十六条,名为“欧阳询三十六法”,此法虽然掺人了后人所作的若于解释或思考,但其中肯定有很大成分依然是欧阳询的:他的研究已经完全摆脱了不稳定的字形的无规律性的变化,而进入了造型分析的层次,书法结构的成熟观念,至此才算是真正的成立。
传世著名的碑刻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皇甫诞碑》、《温彦博碑》等。行书墨迹有《张翰》、《卜商》、《梦奠》等贴。编有《艺文类聚》一百卷。《九成宫醴泉铭》碑由魏征撰文,记载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泉水之事。此碑立于贞观六年(632)。楷书24行,行49字。碑额阳文篆书“九成宫醴泉铭”6字。碑在陕西麟游。此碑用笔方整,且能于方整中见险绝,字画的安排紧凑、匀称,间架开阔稳健。明赵崡《石墨镌华》称此碑为“正书第一”。《卜商帖》,无款,传为欧阳询书。纸本,纵25.6厘米,横16.6厘米。行书6行,共53字。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本是作为《史事帖》而流传的,后来《史事帖》分离流散,此即为其中之一。书法挺拔俊丽,结体严密方劲,确为欧阳询书法之上乘。
欧阳询书法作品赏析《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书法作品赏析《九成宫醴泉铭》
宋拓唐刻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拓本半开纵209cm,横13.9cm。1956年张明善捐献文化部文物局拨故宫博物院藏。贞观六年(632年)六月立于麟游(今在陕西省宝鸡东北)九成宫。今石尚存,但经剜凿,损泐过多,已非原貌。
欧阳洵76岁书,贞观六年(632)刻石。书法高华浑穆,丰厚挺拔,既有晋人凤韵,又开唐人新风,是千余年来楷书登峰造极之作。此册为宋拓明驸马李祺本,是现存善本之最。曾经清高士祺、赵怀玉收藏。清初高氏重新装裱。后归张明善所有。《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所写,浑厚沉劲,意态饱满。写撇、捺常用圆笔,显得圆融流畅。写弯钩用转法,曲圆较长,适成全字有力的支撑。这些表现了溶隶于楷的特点,正如郭尚先所评:“《醴泉铭》高华浑补,体方笔圆,此汉之分隶、魏晋之楷合并酝酿而成者。”因此千余年来,此碑成为人们临习楷书的范本。
欧阳询书法赏析《张翰帖》亦称《季鹰帖》,欧阳询书。行楷书,无款。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米。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后纸有瘦金体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险劲,猛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鸡林尝遣使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询之书远播四夷。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胜。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求稳,别有乐趣”。清乾隆帝评论道:“妙于取势,绰有余妍。”
欧阳询书法赏析《张翰帖》
欧阳询书法欣赏《卜商帖》
《卜商帖》又称《卜商读书帖》,是欧阳存世墨迹,纸本,高25.2厘米,横16.5厘米,行书六行,共五十三字。上有宣和内府诸印和一瘦金体题跋:“晚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四面削成,非虚誉也。”有人认为这是宋徽宗赵佶的手笔。此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卜商帖》用墨浓重,行气淹贯,下笔锋利如斩钉截铁。他楷书中的瘦劲典雅,在这里转化为锋锐的笔痕,似乎还残留着北派书法中的方劲笔法。但是墨气却极为鲜润,笔画饱满丰腴,起笔简截而少婉约之势,是与当时流行的王羲之或王献之书风大不一样的。正如清人吴升《大观录》跋:“笔力峭劲,墨气鲜润。”
欧阳询书法欣赏《卜商帖》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梦奠帖》
《梦奠帖》全称《仲尼梦奠帖》,七十八字,无款,但流传有序,曾入南宋内府收藏,钤有南宋"御府法书"朱文印记两方,"绍""兴"朱文连珠印记,后经南宋贾似道,元郭天锡、乔篑成,明杨士奇、项元汴,清高士奇、清内府等递藏。郭天锡在跋中曰:“此本劲险刻历,森森然如武库之戈戟,向背转折深得二王风气,世之欧行第一书也。”
欧阳询书法作品欣赏《梦奠帖》
欧阳询作品欣赏-《行书千字文》
无论是初唐四家(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或是楷书四大家(与唐代颜真卿、柳公权、元赵孟頫)都是个领军人物。他的书法从北碑得法,又学王(羲之、献之)而参以隶意,形势俊劲,意态精密,于平正中见险绝,自具面目,世称“欧体”。他的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碑,更是楷法精绝,结体平和而险劲,不可有一分增减,成了楷书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在欧阳询看来,一切都应是典雅、庄严的,一切变化都须按照法度而表现得充分、坚实、完整,趋于尽善尽美。所以即使偶然奔放一下,像他的《草书千字文》,仍然保持毫厘不逾的法度,更不待说此卷《行书千字文》了。
《行文千字文》的用笔十分理性,处处注意点画之间的主次、穿插、避让,运腕用笔的周正、凝重、紧密,高华浑穆有余而意态略逊,不及他在行书《梦奠帖》中那种“蝉联起伏,凝结遒耸”,向背转折,出于自得的风气。这又不可不知。
欧阳询作品欣赏欧阳询行书千字文欧阳询-艺术成就
虞世南说他“不择纸笔,皆能如意”。而且他还能写一手好隶书。贞观五年《徐州都督房彦谦碑》就是其隶书作品。他的书法,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欧阳询的儿子欧阳通,书法一本家传。父子均名声著于书坛,被称为“大小欧阳”。小欧阳《道因法师碑》,隶意更浓,然而锋颍过露,含蓄处不及其父。
欧阳询的书法早在隋朝就已声名鹊起,远扬海外。进入唐朝,更是人书俱老,炉火纯青。但欧阳询自己却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就,依然读碑临帖,精益求精。
有一次,欧阳询外出游览,在道旁见到一块西晋书法家索靖所写的章草石碑,看了几眼,觉得写得一般。但转念一想,索靖既然是一代书匠,那么他的书法定会有自己的特色。我何不看个水落石出。于是伫立在碑前,反复观看了几遍,才发现了其中精深绝妙之处。欧阳询坐卧于石碑旁摸索比划竟达三天三夜之久。欧阳询终于领悟到索靖书法用笔的精神所在,因而书法亦更臻完美观止。
工具/原料工具:毛笔、砚台、墨水(一得阁牌)、印章、印泥(用水印泥,不要用油印泥)、毛毡、镇纸、字帖、宣纸。(一般练字基本上都是如此)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